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的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

-
【作 者】董洪清 蔡昌艷 馬衍陽 徐學英
【I S B N 】978-7-5226-1671-1
【責任編輯】張玉玲
【適用讀者群】本專通用
【出版時間】2023-08-25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頁 數】300
【千字數】347
【印 張】18.75
【定 價】¥89
【叢 書】暫無分類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內 容 提 要
本研究全面梳理了農村新型社區治理及移民社會適應性的突出問題,創新性提出構建“一主兩翼”的閉環式新型社區治理體系,即堅持黨建引領,政府主導(一主)、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協同參與(一翼),匯聚鄉賢人才,賦能社區治理(一翼)的元治理理念。本研究從產業、生活、文化、交往、就業五個維度提出建議:一是轉變產業觀念,培育產業支撐,提升移民的產業適應能力;二是倡導健康文明新生活,敦促良好生活養成,提高移民的生活適應能力;三是強化培育共同體意識,傳承創新文化,增強移民的文化適應能力;四是著力心理疏導,注重交往交流交融,增強移民的交往適應能力;五是著力技能培訓,拓展就業渠道,提升移民的就業適應能力。
本研究主要供社會學、農村發展等相關領域學者及研究人員使用,亦可供政策制定者、社會工作者、農村社區管理者參考使用。
前 言
農村新型社區治理是農村基層治理的新任務和重要組成部分。社區移民的社會適應性問題的解決直接影響我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以及社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農村新型社區既有別于農村傳統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區,是由若干行政村或者由政府引導工程移民、水庫移民、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等合并在一起,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或者是由一個行政村建設而成的社區。
農村新型社區遍布我國脫貧攻堅期間所有的脫貧開發地區。本研究選擇極具代表性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為樣本,全面梳理農村新型社區治理過程中存在的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提出健全新型社區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對策。
本研究是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民族山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西昌學院董洪清教授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涼山彝族易地扶貧搬遷后的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批準號:19BMZ072,項目類別:一般項目)的最終研究成果,該項目已于2022年6月1日結項,結項等級為良好。研究組成員主要由“四川民族山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和“西昌學院民族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研究團隊”的相關專家及骨干構成。參與研究的具體分工為:課題負責人西昌學院董洪清教授負責研究設計、調研統籌、部分章節的撰寫及全書的統稿工作;西昌學院蔡昌艷老師、馬衍陽老師協助課題負責人組織調研、參與實地調研并承擔部分章節的撰寫工作;西昌學院徐學英老師、李浩淼老師參與實地調研并承擔部分章節的撰寫工作。具體分工如下:第一章,蔡昌艷、馬衍陽;第二章,馬衍陽、蔡昌艷;第三章,董洪清、蔡昌艷;第四章,董洪清、徐學英、蔡昌艷;第五章,董洪清、李浩淼、徐學英。此外,西昌學院沙蓉、易莉、唐正霞、楊春晨等老師和西昌學院部分彝族學生及涼山彝族自治州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董紅兵同志也為本研究的文獻資料收集和實地調研做了大量工作。在撰寫本著作過程中得到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黨委書記楊繼瑞教授、四川農業大型經濟學院院長蔣永勝教授等專家的悉心指導。在此,對所有參與本書資料收集、書稿撰寫和精心指導的專家學者們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研究者的水平有限,本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仍然希望能對我國后扶貧時代的反貧困和基層治理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 者
2023年4月
前言
緒論 1
第一章 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背景、意義及方法 4
第一節 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4
一、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背景 4
二、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意義 7
第二節 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思路、區域選擇、重點與難點 10
一、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思路 10
二、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研究樣本的區域選擇 11
三、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11
第三節 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方法與創新 12
一、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方法 12
二、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的創新 13
第二章 相關文獻研究綜述及主要概念 15
第一節 國內外社區治理及移民適應性相關研究及文獻綜述 15
一、國內外社區治理及移民適應性相關研究 15
二、國內外社區治理及移民適應性研究對本研究的啟示 28
第二節 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29
一、社區及新型社區 29
二、適應與適應性 32
第三章 涼山彝族自治州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的實證分析 36
第一節 涼山彝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概況及基本特點 36
一、涼山彝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36
二、涼山彝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特點 37
第二節 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性調研情況的分析 48
一、調研方案的擬定 48
二、問卷調研的資料分析 50
第四章 農村新型社區治理和移民社會適應性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56
第一節 農村新型社區治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156
一、管理跟進力度不夠,規章制度落實不力 157
二、治理主體多元,協同機制未成 158
三、服務設施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161
四、監督尚未完全跟進 161
五、對新鄉賢參與社區治理的賦能和規范不夠 162
六、移民自治意識不強,全過程民主薄弱 166
第二節 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的社會適應性問題及原因分析 168
一、產業適應性問題及原因分析 169
二、生活適應性問題及原因分析 173
三、文化適應性問題及原因分析 178
四、交往適應性問題及原因分析 183
五、就業適應性問題及原因分析 190
第五章 農村新型社區治理和移民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的路徑 196
第一節 農村新型社區的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 197
一、農村新型社區治理體系的構建 199
二、農村新型社區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徑抉擇 200
第二節 農村新型社區移民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的路徑 233
一、轉變產業觀念,培育產業支撐,提升移民的產業適應能力 233
二、倡導健康文明新生活,敦促良好生活養成,提高移民的生活適應能力 240
三、強化文化共同體意識培育,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增強移民的
文化適應能力 248
四、著力心理疏導,強化交往交流交融,增強移民的交往適應能力 254
五、著力技能培訓,拓展就業渠道,提升移民的就業適應能力 257
結束語 265
附錄A 名詞術語 271
附錄B 易地扶貧搬遷移民調研問卷(村民) 276
參考文獻 285
后記 291
- 高職院校“德技并修·三育協同”的育人模式研究 [童世華 鄧丹楓 彭韓柳依 周葉]
- 涼山脫貧地區鄉村治理研究 [余瀅 著]
- 中國—東盟競技體育文化共同體研究 [鄭花 著]
- 電子認證技術可信身份研究 [郭亓元 著]
-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李莎 著]
- 基于深度學習的人體行為識別算法研究 [陳華鋒 著]
- 粒子群算法在優化選取問題中的應用研究 [尹浩 著]
- 風光水多能互補優化調度及風險分析研究 [劉為鋒 郭旭寧 邢西剛 馬彪 ]
- 海綿城市雨水花園可持續發展設計研究 [何茜 著]
- 典型替代燃料的低溫氧化反應動力學理論研究 [邢利利 著]
- 職前教師職業倫理教育研究—以云南為例 [侯阿冰 著]
- 氧化石墨烯在頁巖陶粒高強輕質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 [洪曉江 著]
- 應用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 [唐敬偉 江娜 著]
- 新形勢下全球價值鏈視角的地方汽車產業集群升級實證研究 [張兆英 著]
- 化工分離技術與優化策略研究 [王婷婷 著]
- 廣西瑤族傳統服飾文化研究 [容婷 著]
- 南陽漢代畫像石造型語言研究 [龐國華 著]
- 多維視域下的高校籃球教學創新研究 [張利超 李寧 著]
- 三峽梯級電站水資源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與開發 [姚華明 潘紅忠 湯正]
- 第四代系統論:全息系統論—全息系統的存在論、認識論和方法論 [高展 著]
- 海上風電工程專利導航與知識產權風險管理研究 [戚海峰 賈獻林 許丹海 著]
- 湖湘文化與交互藝術的融合創新 [徐英 尹志強 著]
-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研究—以山東省為例 [王連海 馬強 郭俊杰 劉剛]
- 黃河流域非遺衍生品傳播與經濟開發協同發展研究 [畢雪燕 趙爽 著]
- 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探索研究 [張強 著]
- 基于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研究與實踐—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為例 [主編 孫衛平 聶強]
- “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關鍵問題研究 [楊帆 李小華 任雅琳 著]
- 光合細菌合成高價值物質的代謝研究 [劉淑麗 著]
- 媒體融合影響下的體育電視傳播與價值開發策略研究——以世界杯/NBA為例 [趙曉琳 著]
- “四步曲”開放型實踐教學活動研究與探索 [岑崗 林雪芬 著]